中華文明與大斯基泰

中華文明與大斯基泰
中華文明與大斯基泰
Anonim
圖片
圖片

在大多數歐洲人,甚至俄羅斯公民的心目中,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蒙古、華北和華中的廣闊區域一直是蒙古人種人的聚居地,但這是遠非如此。早在公元前 3000 年,西伯利亞南部就有印歐(雅利安)血統的氏族居住,他們被稱為阿法納西耶夫斯克農業和養牛文化的載體。 “Afanasyevtsy”佔據了巨大的領土--除了阿爾泰和哈卡斯-米努辛斯克窪地,在哈薩克斯坦東部、蒙古西部和新疆都發現了它們的考古痕跡。

後來,阿法納西耶夫考古文化被公元前17-9世紀的安德羅諾沃文化所取代。 NS。南部的“Andronovtsy”佔領了東部直至現代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領土 - 南烏拉爾、西西伯利亞。 Andronovites最著名的定居點之一是車里雅賓斯克地區的Arkaim。

中華文明與大斯基泰
中華文明與大斯基泰

克孜勒斯基墓地的“公主”和亞歷山德羅夫斯基四號墓地的“鐵匠”。 (公元前第三個千年的第二個一半)。顏那亞文化的代表是阿卡伊姆人的直系祖先,他們生活在阿卡伊姆建造前 200-300 年。

應該指出的是,已經在公元前一千年。 NS。新疆(東突厥斯坦)居住著高加索人種。早期--南西伯利亞和中亞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和中石器時代的研究仍然很少,但沒有理由相信當時情況並非如此。中華文明形成於南方--黃河流域。很明顯,印歐文明(雅利安文明)和中國文明自古就有互動。有考古證據證明這一點。因此,研究人員提請注意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最古老的農業文化起源於西方的“歐洲”文化。

在黃河流域,有兩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希臘語νέος--新,λίθος--石器,新石器時代,石器時代的最後階段)。第一類廣泛分佈於黃河上中游,直至河道向東;第二個 - 順流而下,下到海洋。科學家已經確定西部群(仰韶文化-公元前五-二千年)比東部群發展早,其形成的初始中心是黃河右支流渭河地區。這兩種作物差異很大,甚至主要農作物也不同--在東部,他們更喜歡大米,在西部,他們更喜歡小米(chumiza)。陶瓷也不同,西方的餐具與歐亞大陸廣袤的地區相同。在東方,陶瓷有一種特殊的形式--三足器皿(三腳架),除中國外,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住宅的類型不同:在西部 - 一個單室方形半掩體,裡面有一個或多個支柱,入口前有一個壁爐:在東部 - 沒有柱子和一個壁爐的多室房屋的牆壁。葬禮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河流的上中游,墓葬主要面向西北。而在黃河下游--東邊。這表明宗教信仰的差異。

在種族上,東西方文化是蒙古人種,但黃河中上游居民之間的一些差異表明存在高加索人種成分。所以,在渭河盆地,人們的臉孔和眼窩更高更寬(Kryukov M. V., Sofronov M. V., Cheboksarov N. N. 《古代中國人:民族發生問題》,M., 1978.)。根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尤里·佩圖霍夫 (Yuri Petukhov) 的說法,蒙古人種通常是克羅馬農時代的高加索移民與當地古人類 - Sinanthropus (拉丁語 Sinanthropus pekinensis - “北京人”) 混合形成的。公元前20-10000年,在現代蒙古和中國地區,不斷有北方人的遷徙浪潮,用彼圖霍夫的術語“羅斯”,即皮膚、頭髮和眼睛白皙的“白淨”人。由於他們的優勢基因,“羅斯”人與原始人混合,被同化,但他們的後代在物質和精神文化方面獲得了更先進的技能。第一個蒙古人前民族群體就是這樣出現的--中國人、朝鮮人、蒙古人、日本人等的祖先。 NS。高加索-印歐人(雅利安人)的浪潮滲透到東南亞。他們與蒙古人前族群的代表混在一起,組成了所謂的群體。 “白人中國人”、“白人哈薩克人”等,他們與典型的蒙古人不同的是,他們身材高大,皮膚白皙,眼睛和頭髮通常是淺色的。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了他們所在民族的統治精英--這就是解決淺色紅發巨人成吉思汗的辦法。與此同時,“羅斯”居住在現代俄羅斯文明的廣大地區--從喀爾巴阡山脈、多瑙河、黑海北部海岸到太平洋和中國北部。同時,他們保留了他們的白人主義和俄羅斯超級民族的主要特徵。幾千年來,白種人的“斯基泰-西伯利亞世界”是一種隔開兩個種族的屏障,同時不斷地向南遷徙。例如,現代印度文明仍然保留了古代印歐雅利安人的許多傳統。 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隨著移民浪潮,俄羅斯的超級民族創造了日本、韓國、中國、印度的文明(但只有印度保留了高加索人類學類型、印歐語言、部分傳統和信仰)。 你可以在 Yu. D. Petukhov 的研究中閱讀更多關於這個全球過程的信息 - “俄羅斯的歷史”,“俄羅斯的斯基提亞(合著者 - NI Vasilyeva),”超進化。羅斯的超級民族”和其他人。

圖片
圖片

斯基泰人。一塊描繪斯基泰人用弓箭打獵的牌匾。金子。 7-2世紀。公元前NS。艾爾米塔甚博物館。

越來越多的數據證實,華夏文明不是“本土的”、本土的。它最初是在來自西北部、原始印歐人和印歐人的巨大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有趣的是,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今天--在 20 世紀,中國在斯大林主義蘇聯的幫助下恢復了獨立,蘇聯幫助建立了現代中國的工業基地,並與之分享了最先進的技術。 20世紀末21世紀初,天朝的科技突破很大程度上與蘇聯科學遺產的湧入有關。例如,中國的許多飛機、航天器、海軍艦艇、裝甲車等,都是通過複製和改進蘇俄技術而製造的。這一歷史進程的標誌是第一艘“中國”航母“瓦良格”號。

讓我們回到古代。仰韶文化的陶瓷與中亞古代農業文化中心和多瑙河-第聶伯河交匯處--Trypillian 文化(公元前 VI-III 千年)的菜餚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此外,從表面上看,移民的路徑不是來自伊朗和中亞,而是來自蒙古和西伯利亞南部。例如,半坡陶瓷是西安以東黃河流域的一個考古遺址,在那裡發現了幾個新石器時代的聚落,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 世紀之初的 4500 年。即,與斯基泰人非常相似。原則上,燕紹文化與阿瑙(中亞)和的黎波里的聯繫是相當明顯的--它們都形成於“大斯基提亞”的外圍。

到公元前 3 世紀中葉。 NS。仰韶式文化佔據了相當大的區域--幾乎整個黃河河灣。顯然,這個時間與中國文獻中提到的“五皇”半神話時期(中華文明形成的時間)相同。約公元前 2300-2200 年NS。渭河盆地的老仰韶文化中心正處於危機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從東方傳入的龍山文化。但即使在這個時候,“北方部分”也清晰可見,包括半土質的斯基泰式住宅。中國的書面資料表明,就在公元前 22-21 世紀。 NS。夏朝在該國建立。這個王朝也起源於西北,“北方人”構成了夏國的統治層。當北方人民的代表創建新的統治王朝和國家精英時,這一傳統已經保留了數千年。

圖片
圖片

夏朝所在地。

夏朝的統治結束於公元前 1600 年左右。 NS。商(或殷)朝統治開始,在此期間東方元素得到加強。在此期間,保留了與印歐文化的聯繫--殷字與中東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相似性(Vasiliev L. Problems of the genesis. M., 1976)。可以斷定,中國文字系統是在北方文明代表的參與下發展起來的(對中東地區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商朝時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27年),中國出現了製造青銅的技術,並且已經形成。它是從發達的天山和阿爾泰地區的冶金中心轉移過來的,顯然是在那裡發現了這項技術。這一時期的另一項新技術是戰車。它也是現成的,沒有本地類似物。這一時期的中國資料表明,週族、戎族和狄族人居住在商(殷)國北部。他們被描述為典型的白種人--眼睛淺色、紅鬍子濃密的人,還有斯基泰“動物風格”的考古發現。

在黃河上游的甘肅,青銅時代(公元前2000年)形成了齊家文化。其中註意到西方元素的加強 - 人口中已經有朝西北方向消失的高加索特徵的墓葬。在“商大城”(殷國)的墓葬中發現了純白種人的遺骸,當時英人有祭祀戰俘的習俗--他們經常與“北蠻人”作戰。

與週的鬥爭以殷人的失敗告終,殷商國瓦解--周朝的統治時期(公元前1045-256年)開始了。在他們之下,奴隸制的傳統被古典的國家-社區等級制度所取代,這種等級制度將最高統治者天子與農民聯繫起來。同期,鐵加工技術傳入中國。 Chzhous是中亞古代高加索人(俄羅斯-斯基泰人)的代表,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文化衝動。他們也有自己的劇本,但最終本地品種勝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周朝是繞過殷朝而與夏朝一起繼承的。中國資料表明,周氏及其親屬榮氏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 3 世紀中葉左右的第一任皇帝黃帝和炎帝。公元前,是仰韶文化的鼎盛時期。黃帝被認為是紀(週)氏的創始人,炎帝被認為是姜氏(榮)的創始人。

因此,很明顯,在公元前 5-2000 年的中亞。 NS。有一個由白種人(高加索人)的代表創造的發達文明。這個文明是發達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承載者--耕作、養牛、生產青銅和鐵的技能,有自己的書面語言並發明了輪式交通工具。所有這些成就都傳給了黃河地區的蒙古人種(中國人從第一位皇帝那裡得到了卦系)。中華文明是在強大的北方文明的強大影響下形成的。但是她有一個強大的“保守”中心在東部靠海,所以這個地區在公元前1千年。 NS。成為中國古代民族形成的地方。

但是蒙古人的基因相對於高加索人佔優勢,因此中亞古代文明的終結是可以預見的。與嚴格遵守種姓劃分的古印度雅利安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統治精英迅速消失在當地居民中。很快,類似於週的西戎開始將周朝視為異己和敵對的,戰爭重新開始。公元前771年。 NS。榮氏攻下都城周,王國中心東移--東周王朝(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榮人是雅利安-斯基泰人根的典型屬--他們飼養馬匹,是優秀的戰士,留著長頭髮和鬍鬚,建造半防空洞,燒死他們的屍體,等等。”其中一些成為秦國的一部分,給它一個統治王朝。其他的戎人創建了自己的王國--伊曲。秦和以奇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最終,秦贏了,吞併了戎人的土地,同化了他們,成為了最強大的國家。秦國征服了當時的整個中國。秦帝國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著名的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成為它的創始人。然而,在他死後不久,它就崩潰了。部分戎人撤退到西藏,在那裡他們古老的文化殘餘一直存在到公元一千年末。 NS。

大約從公元前 7 世紀開始NS。在中文資料中記錄了 di 或 dinlins。另一個原產於北方的屬。他們個子高,藍綠眼睛,建木屋,從事畜牧業和農業,擁有高技術冶鐵,搬遷方便。他們也很容易被識別為斯基泰人(俄羅斯)。他們出現在中國的郊區,當時斯基泰人“正式”出現在歐亞大陸的廣闊區域--從喀爾巴阡山脈和黑海到太平洋。考古學家在中國北方記錄了斯基泰人的足跡--這也是他們的典型武器、馬俱和珠寶。狄氏幾乎控制了中國東部的所有地區,而他們的堂兄弟容氏則控制著西部地區。正是在這個時期 - 公元前 7 世紀中葉。即,大斯基泰達到了最高權力,幾乎控制了整個亞洲。誠然,他們統治的時期是短暫的。

不得不說,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歷史學家並沒有否認北方(斯基泰)元素在中國文明形成中的巨大作用。歷史學家王同齡依據古代文獻,將中國人的民族起源描述為一個由西向東進行的波浪式過程。他確定了四大主浪:第一波在傳說中的“五皇”時期到達中原;第二波創造了夏國;第三波--周朝;第四個 - 組成秦國的人口,形成了第一個中國帝國。

歷史學家魏垂三將傳統的陰陽二元模型應用於中國的過去。他認為中華文明的發展是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東南部--蒙古人種和“土著”(盛行於殷山時代)和西北部,屬於白種人(夏、週)。

考古數據完全支持這些中國研究人員的觀點。因此,中國現代史學拒絕“傳統”概念,顯然與北京的地緣政治觀點有關。現代中國精英已經成功地忘記了蘇聯的幫助,也不想承認雅利安-印歐文明對創造中華文明進程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研究人員對斯基泰時代的巨大土丘、白人遺骸的發現,以及“中國”長城並非源自中國的事實“閉上眼睛”的原因。我不想承認某些中國皇帝(並且不止一個)I-Wan 可以是俄羅斯-斯基泰人。

圖片
圖片

斯基泰人。一塊描繪斯基泰人狩獵野兔的牌匾。金子。 7-2世紀。公元前NS。艾爾米塔甚博物館。

受主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