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獨特的物體位於莫斯科東北幾十公里處。它呈截頭四面體金字塔形,底寬約130米,高約35米。在這個結構的每個方面都有獨特的圓形和方形面板,可以告訴知識淵博的人隱藏在它們下面的是什麼。四個圓形面板後面有四個有源相控天線陣列,直徑為18米,方形面板後面是大小約10x10米的反導控制天線。該設施本身是一個多功能雷達站“Don-2N”,旨在控制俄羅斯和鄰國的外層空間,以及探測和確保摧毀探測到的彈道導彈。


事實上,Don-2N 雷達站是莫斯科反導防禦系統的核心要素。該站的能力不僅可以探測海拔高達 4 萬公里的潛在危險物體,還可以為反導彈提供指導。該站同時配備了四個相控天線陣列,因此它可以觀察整個周圍空間並提供檢測到的目標的數據。
Don-2N 雷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63 年,當時蘇聯科學院莫斯科無線電工程研究所(現以 AL Mints 院士命名的 OJSC RTI)的任務是為有前途的反導彈系統創建一個新的目標檢測系統防禦綜合體。最初,計劃創建一個在分米範圍內運行的雷達站。然而,在開始工作幾個月後,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得出的結論是,這樣一個系統的特點是不夠的。分米站無法提供足夠的目標檢測精度,這在實際情況下可能會造成致命後果。因此,在下一個 1964 年初,RTI 開始開發新的厘米附件。在該設備的幫助下,計劃賦予新站可接受的特性,並確保相對簡單和易於操作,因為附件應該作為廣泛使用現有技術和事態發展。
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新提案也被認為沒有希望。需要打造一個全新的雷達站,為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方面,在 1964 年剩餘時間和整個明年,無線電工程學院的員工花費在創建五個不同版本的有前途的電台上。但第三次,該項目沒有產生任何實際適用的結果。所有五個選項都有自己的問題,不建議進一步工作。對已完成的工作和提出的技術建議的分析導致了另一種有前途的雷達外觀的出現。不久之後,正是這個版本成為了未來 Don-2N 站的基礎。


1966 年的頭幾個月,RTI 員工開始參與 Don 項目,在此期間計劃創建兩個同時在不同頻段運行的雷達。分米系統應該有地面和艦船兩種版本,這不僅可以從自己的領土上監視外層空間,還可以藉助在其海岸附近裝有雷達的艦船來監視敵方導彈的位置區域。反過來,厘米站是專門在地面版本中製造的。建議在其任務中不僅包括探測敵方導彈,還包括攔截導彈的製導。根據該項目的第一個版本,厘米雷達應該“掃描”一個寬度為 90° 的扇區。因此,為了確保全方位的可見性,需要同時建造四個相同的站點。
到唐厘米站的初步設計完成時,第二個 UHF 系統的所有工作都已停止。無線電電子設備的發展水平使得在一個地面站中結合所有必要的發展並確保滿足要求成為可能。自 1968 年以來,RTI 員工開發了設計用於僅在厘米範圍內運行的設備。至於其他頻率,則選擇米波作為導彈襲擊預警站。
1969 年,無線電工程研究所被指示開始開發一個初步項目“Don-N”,其中有必要在雷達站領域使用以前項目中的現有發展。同時,以國防部為代表的客戶的要求也相當大。事實是,被跟踪目標的範圍和高度的給定特徵對於當時可用的電子設備來說太大了。在六十年代後期,即使是最新的電子設備也無法在大約兩千公里的範圍內可靠地跟踪和跟踪複雜的彈道目標。
為了完成指定的任務,必須進行一些認真的研究和測試。同時,有人提議部分簡化導彈防禦系統,將其分成兩個梯隊,並為其配備兩種類型的導彈。在這種情況下,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建造一個具有用於引導兩種導彈的集成系統的雷達看起來既方便又優化。確定未來雷達的最終外觀還需要一些時間,直到 1972 年年中,Don-N 項目才開始全面實施。
為了滿足所需的特性,建議為有前途的雷達站配備一個新的計算機綜合體,其開發與 Don-N 的全面設計同時開始。很快,多功能雷達獲得了至今倖存下來的大部分功能。特別是,RTI 工程師決定了一種近似的建築結構:一個截棱錐,在四個邊緣的每一個邊緣上都有固定的相控天線陣列,以及用於導彈控制的獨立方形天線。天線位置的正確計算使得提供整個上半球的完整視圖成為可能:該站的“視野”僅受周圍區域的地形和傳播特徵的限制。無線電信號。

以後對項目進行了改進,並進行了一定的調整。首先,創新涉及信號處理設備。例如,Elbrus-2 超級計算機是作為雷達站的一部分運行的。然而,即使有最先進的電子設備,車站的計算機綜合體也只縮小到一千多個櫃子的大小。為了冷卻這麼多電子設備,該項目必須提供一個帶有水管和熱交換器的特殊系統。所有管道的總長度已超過數百公里。雷達設備所有元件的連接需要大約 2 萬個。公里的電纜。
1978 年,該項目此時已更名為“Don-2N”,進入工作站建設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大約在同一時間,在 Sary-Shagan 試驗場建造了一個類似的綜合體,但它在規模、使用的設備以及因此的能力方面與莫斯科附近的一個不同。在大約十年的設備建設和安裝過程中,建築商安裝了3萬多噸金屬結構,澆築了5萬多噸混凝土,鋪設了大量電纜、管道等。自 1980 年以來,該設施一直在安裝無線電電子設備,一直持續到 1987 年。
在其創建開始僅四分之一個世紀後,一個新的多功能雷達站“Don-2N”開始了戰鬥任務。 1989 年,該綜合體開始追踪外層空間的物體。據公開資料顯示,該雷達能夠探測到4萬公里高空的目標。洲際導彈彈頭等目標的探測距離約為3700公里。雷達發射機能夠提供高達 250 MW 的脈衝信號功率。相控天線陣列和計算機複合體確保以大約 25-35 弧秒的精度確定目標的角坐標。確定範圍的精度約為10米。根據各種消息來源,Don-2N 站可以跟踪多達數百個物體,並將多達數十枚攔截導彈瞄準它們。一班車站操作員由一百人組成。
在 Don-2N 雷達運行的最初幾年,它的特性以及它存在的事實沒有被披露。然而,早在 1992 年,俄羅斯和美國就同意聯合開展一項計劃,其目的是確定探測和跟踪地球軌道上小物體的可能性。該程序被命名為 ODERACS(軌道碎片雷達校準球)。
該計劃中的第一個實驗 (ODERACS-1) 計劃於 1992 年冬天進行,但由於技術原因沒有進行。僅僅兩年後,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在 ODERACS-1R 實驗期間向太空投擲了六個金屬球。這些球在軌道上停留了幾個月,當時它們受到美國雷達和俄羅斯 Don-2N 雷達站的監視。值得注意的是,尺寸為 15 和 10 厘米的球(每個大小兩個球)能夠注意到並跟踪所有參與實驗的站點。只有俄羅斯軍人設法探測到兩個 5 厘米的球。在下一個實驗 ODERACS-2 中,發現號航天飛機拋出了三個球和三個偶極反射器。實驗結果,除了一些細微差別,結果是相似的。 Don-2N 雷達可以在長達 2000 公里的距離內找到最小的球。
不幸的是,關於 Don-2N 多功能雷達的能力和服務的絕大多數信息仍然保密。因此,有關該綜合體的可用信息通常是稀缺和零散的。儘管如此,還是可以從現有數據中得出一些結論。關於同時跟踪數百個目標的可能性的信息表明,一台雷達能夠探測到對覆蓋區域的有限核打擊。探測後,該站獨立引導導彈瞄準目標,據各種消息來源稱,它可以同時向25-30枚導彈發出指令。由於缺乏導彈部件狀態的準確數據,很難談論莫斯科整個導彈防禦系統的潛在能力。因此,目前由於導彈數量不足,Don-2N雷達的潛力可能無法得到充分利用。然而,這只是一個假設,因為關於莫斯科整個導彈防御狀況的確切數據仍然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