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防空系統(第2部分)

越南防空系統(第2部分)
越南防空系統(第2部分)
Anonim
越南防空系統(第2部分)
越南防空系統(第2部分)

1968年3月停戰協定結束後,北越防空部隊的作戰能力顯著增強。到1968年下半年,DRV的防空部隊擁有5個防空師和4個獨立的無線電技術團。空軍組建了4個戰鬥機團,運營59架MiG-17F/PF、12架J-6(中國版MiG-19S)和77架MiG-21F-13/PF/PFM。從 1965 年到 1972 年,95 套 SA-75M 防空系統和 7658 枚防空導彈交付給 DRV。使用防空系統在擊退美國空襲中的作用和強度,可以根據戰爭結束時6800枚導彈在戰鬥中用完或丟失的事實來判斷。

新產品包括具有改進起飛和著陸特性的 MiG-21PFM 戰鬥機、更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KM-1 彈射座椅和帶有 23-mm GSh-23L 加農炮的懸掛式吊籃。在越南戰爭結束前不久,越通空軍收到了配備更強大發動機、集成 23 毫米機砲和 RP-22 雷達的 MiG-21MF。這些戰鬥機已經能夠懸掛四枚空戰導彈,包括那些來自雷達導引頭的導彈,從而提高了在能見度低的條件下和夜間的作戰能力。

圖片
圖片

此外,越南飛行員已經掌握了中國製造的殲6超音速戰鬥機。與配備兩門 30 毫米機砲的 MiG-17F 相比,超音速 J-6 在攔截美國戰術和艦載攻擊機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根據西方數據,到1972年1月,有54架J-6戰鬥機被派往越南。

圖片
圖片

越南 J-6 於 1972 年 5 月 8 日首次投入戰鬥。那天他們爬上來攔截 F-4 Phantom。越南人說他們贏得了兩次空中勝利,但這並沒有得到美國數據的證實。根據參加東南亞敵對行動的美國飛行員的回憶錄,中國製造的 MiG-19 比僅配備導彈的更現代的 MiG-21 構成的危險更大。 1968-1969 年,越南接收了 54 架 F-6,這些 F-6 裝備了第 925 戰鬥機航空團。在敵對行動中,空軍團遭受了重大損失,1974 年中國又向 DRV 轉讓了 24 架 F-6。

直到 1972 年 12 月,北越無線電工程部隊經歷了數量和質量上的顯著加強。 1970 年,P-12MP 雷達出現在 DRV 防空系統中,它可以在“閃爍”模式下運行以防禦伯勞型反雷達導彈。接收監視雷達 P-35 和高機動性 P-15,設計探測低空目標。

1972年底,越南人民軍和越共部隊的高射砲數量達到10000門。大約一半的越南高射砲是 37 毫米 61-K 突擊步槍和雙 B-47。儘管 61-K 於 1939 年服役,而 B-47 則在衛國戰爭結束後不久,這些高射砲在東南亞擊落的敵機和直升機比所有其他高射砲都多.

圖片
圖片

從現有的照片來看,一些帶有 37 毫米雙炮的敞篷高射砲被交付給了 DRV。顯然,這些是 37 毫米 V-11M 海軍裝置,它們安裝在北越的固定位置。

圖片
圖片

與設計放置在砲塔艦甲板上的 61-K 和 B-47 火砲不同,V-11M 受到防碎裂裝甲的保護,並為槍管配備了強制水冷系統,這使得它成為可能長時間燃燒。

自 60 年代中期以來,57-mm S-60 高射砲已在北越使用以保護重要物體。在實際射速方面,它們略遜於 37-mm 機槍,但具有較大的傾斜射程和高度。

圖片
圖片

PUAZO-6 與 SON-9A 火砲瞄準雷達一起集中執行了對六門砲連的目標指示。在河內和海防周圍建造了許多防禦工事,用於安裝 57 毫米及以上的高射砲。他們中的一些人倖存到今天。

在越南戰爭期間,幾乎所有儲存的 85 毫米高射砲 52-K 和 KS-1 都從蘇聯送到了 DRV。到 60 年代中期,這些火砲已經無可救藥地過時了,但倉庫裡有非常多的砲彈庫存。雖然 85-mm 大砲沒有集中砲瞄準驅動,主要進行防禦性防空火力,但它們在擊退美國空襲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同時,全口徑防空砲彈的消耗量非常高。在美軍密集空襲期間,每天至少有一列帶砲彈的列車通過中國領土抵達DRV。

在 60 年代,DRV 的防空部隊中使用的 100-mm KS-19 高射砲被認為是非常現代的。六砲連的火力由SON-4砲瞄準雷達集中控制。該站於 1947 年在美國 SCR-584 雷達的基礎上創建,該雷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根據租借協議提供。雖然根據性能特點,100 毫米高射砲電池可以以高達 1,200 公里/小時的速度向飛行在 15,000 米高空的空中目標開火,但美國飛機上可用的有源干擾發生器已被自 1968 年以來積極使用,經常癱瘓火砲制導站的操作,火砲發射防禦性防空火力或根據光學測距儀獲得的數據。這大大降低了射擊的效率。然而,這同樣適用於 SON-9A,與 57-mm S-60 火砲結合使用。

圖片
圖片

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低空防空系統S-125,主要用於覆蓋機場,自行高射砲ZSU-23-4“Shilka”和拖曳雙聯防空砲ZU-23,出現在 VNA 中。然而,公開的媒體幾乎沒有關於這種現代武器在東南亞條件下當年的標準有多有效的信息。

圖片
圖片

如果 S-125、Shilki 和 23 毫米拖曳雙系統早在多年前出現在北越,美國和南越航空的損失可能會大得多,當然,這可能會影響衝突的結束。許多撰寫越南戰爭的歷史學家提請注意這樣一個事實,即蘇聯在大約同一時間間隔向阿拉伯人提供了更多現代技術和防空部隊武器。因此,例如,Kub-Kvadrat 防空系統的出口版本僅在 70 年代後期才出現在越南,同樣適用於 RPK-1 Vaza 雷達儀器綜合體,與砲瞄準站 SON 相比,它的能力要強得多-9A 和 SON-4。這是因為蘇聯領導人正確地擔心現代高科技武器最終會進入中國,而中國在 60 年代後期在許多方面公開敵視蘇聯。負責運送設備、武器和彈藥的蘇聯代表,多次記錄了從蘇聯運來的貨物在通過鐵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時丟失的案例。首先,這涉及防空導彈系統、防空導彈、監視雷達、無線電高度計、火砲瞄準雷達和 MiG-21 戰鬥機的製導站。因此,在與蘇聯終止軍事技術合作後,中國不屑於明目張膽,試圖將自己的空軍和防空力量提升到目前的水平。在這方面,許多裝備和武器樣本通過海路運往北越,風險很大。美國航空定期轟炸海防,在港口水域開採地雷,水下破壞者也在那里活動。

越航領導層本身就有游擊戰的經驗,非常重視提高獨立於主力部隊的小分隊的防空能力。 60年代中期,越南方面要求蘇聯領導人向他們提供一種輕型高射砲,能夠在叢林游擊戰中有效對抗美國飛機,並適合以單獨包裝的形式攜帶。接到越南訂單後,14.5毫米防空採礦裝置ZGU-1於1967年緊急投產,並於1956年順利通過現場測試。該裝置在戰鬥位置的質量為 220 公斤,被分解成五個重量不超過 40 公斤的部分。也可以在卡車後部運輸 ZGU-1。 ZGU-1的實戰使用經驗表明,它可以直接從車輛上開火。越南人經常使用臨時的 SPAAG 護送運輸和軍事車隊以及在部隊集中的地方進行防空掩護。

圖片
圖片

與可折疊且適合長途運輸的 ZGU-1 一起,數百架四聯體 14、5 毫米 ZPU 56 型從中國運往北越。該裝置是蘇聯拖曳的 ZPU-4 的完整復製品,後者也在防空部隊VNA。供應給越南的 14.5 毫米“雙胞胎”ZPU-2 的中國類似物被稱為 58 型。

圖片
圖片

1971 年,除了 14.5-mm ZGU-1 和 12, 7-mm DShK 之外,VNA 的小型步兵部隊還接收了 Strela-2 MANPADS,發射距離可達 3400 m,高度可達 1500 m,大幅提高了他們打擊低空空中目標的能力。

1972 年 12 月下半月,北越嚴格加強的防空系統經受了嚴峻的考驗。由於和平談判破裂,北越代表團於1972年12月13日離開巴黎。對話終止的主要原因是南越領導人提出的、得到美國支持的不可接受的要求。為了迫使DRV的政府以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回到談判中,美國人發起了空中行動Linebacker II(英語Linebacker - 中場)。 188架B-52戰略轟炸機、48架能夠進行低空投擲的F-111A戰鬥轟炸機以及800多架其他類型的飛機參與其中。也就是說,幾乎整個美國的戰略、戰術和航空母艦集團都基於這個戰區。該行動於 1972 年 12 月 18 日晚開始,同時攻擊北越戰鬥機的主要機場和防空導彈系統的已知位置。隨後,美國軍用航空的主要努力集中在對重要工業設施的破壞上,DRV的首都河內、海防主要海港和Thaingguyen工業區受到了特別猛烈的襲擊。空中行動持續了12天。在此期間,進行了 33 次大規模打擊:17 次 - 戰略航空兵,16 次 - 戰術和航空母艦,共出動 2814 架次,其中戰略轟炸機出動 594 次。

圖片
圖片

1966 年 4 月,美國空軍首次使用 B-52 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攻擊 DRV 領土。然後,他們在與老撾接壤的胡志明小道上進行了兩次罷工。直到 1972 年,B-52 經常轟炸南越的補給線和越共陣地。轟炸機在關島的安徒生基地和泰國的烏帕陶基地執行任務。對抗“平流層要塞”的主要負擔恰恰落在了防空系統的計算上。到那時,DRV 擁有大約 40 個配備 SA-75M 的防空導彈營。

圖片
圖片

早在 60 年代末,SA-75M 的主要作戰工作就由越南人計算完成,他們很好地研究了複雜的裝備,學會瞭如何在叢林中偽裝自己的複合體,並在美國航空的航線上設置伏擊。通常情況下,越南人幾乎在手上,沿著空地拖著複合體,鋪設在茂密的熱帶植被中。與此同時,導彈防禦部隊的行動通常是精簡的:1-2 個發射器和一個 SNR-75 制導站。對目標的搜索是目視進行的,因為 P-12 雷達以其輻射暴露了位置,並且在越野移動時過於繁重。

圖片
圖片

脫離主力群的無人機、單機戰術偵察機或攻擊車,往往成為領導“自由狩獵”的北越防空系統的犧牲品。在其中一次襲擊中,11 月 22 日,在非軍事區和 20 度線之間的地區,第一架美國戰略轟炸機被擊落。由於 B-750B 導彈的彈頭接近破裂,B-52D 受到嚴重損壞,機組人員設法到達泰國並降落傘。

圖片
圖片

東南亞出動次數最多的是 B-52D 轟炸機。這架轟炸機能夠攜帶 108 枚 227 公斤 Mk.82 炸彈,總質量為 24516 公斤。通常轟炸是從10-12公里的高度進行的。與此同時,地面上形成了一個1000×2800米的連續破壞區。 考慮到多達一百架轟炸機同時參與襲擊,它們能夠對地面造成巨大破壞。北越的經濟和國防潛力。

為了消除越通空軍戰鬥機的損失,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射砲火力的有效性,B-52對DRV的襲擊只在夜間進行。然而,這並不能完全避免損失。 12 月 19 日至 20 日晚上,在擊退對河內和海防的襲擊的同時,防空導彈師向美國轟炸機發射了大約 200 枚導彈。同時,也有在一架轟炸機上幾乎同時使用10-12枚導彈的情況。到 1972 年底,大多數美國“戰略家”都擁有非常強大的寬帶乾擾站,而目標運營商往往無法跟踪目標,將導彈瞄準干擾中心。結果,當晚六架 B-52 被擊落,另有幾架受損。事實證明,當一架飛機使用大量導彈時,電子戰站並不能保證其無懈可擊。戰略空中司令部轟炸聯隊損失慘重導致轟炸中斷,兩天時間美軍司令部倉促開發新戰術,專家正在完善電子戰設備,無線電情報機識別防空導彈系統和雷達的位置以進一步壓製或摧毀他們。美國人暫時拒絕大規模行動,派出 9-30 架轟炸機執行任務。下一次大規模空襲發生在 12 月 26 日。一個小組和 78 架 B-52G 轟炸機從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還有 42 架來自 Utapao 空軍基地的 B-52D 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位於河內附近的十個物體遭到轟炸。這一次,測試了一種新策略--七波五六個三胞胎,每波沿著不同的路線和不同的高度到達目標。

各種改裝的戰略轟炸機的脆弱性是不同的。因此,專家指出,配備 ALT-28ESM 干擾設備的 B-52D 比沒有此類設備的 D-52G 脆弱得多。對於自行掩護,戰術和艦載飛機被迫攜帶裝有電子戰設備的懸掛式集裝箱,這減少了炸彈裝載量。

圖片
圖片

很多時候,電子偵察和電子戰飛機 B-66 驅逐艦被分配到掩護戰鬥轟炸機,用炸彈裝載到眼球。此外,還有數十噸鋁箔被扔在撞擊車輛的路線上。偶極子反射器形成一道幕布,使監視雷達難以發現美國飛機並用導彈制導站跟踪它們。

戰鬥機攔截美國“戰略家”也被證明是非常困難的。看起來,成群結隊移動的緩慢而笨重的“平流層堡壘”應該是 MiG-21 超音速戰鬥機的輕鬆目標。然而,米格飛行員未能取得迫使美國指揮部放棄使用 B-52 的結果。

1969 年 3 月,首次嘗試用 MiG-21PF 攔截 B-52。但美國人很快在非軍事區附近的一個野戰機場發現了北越戰鬥機,並對其進行了轟炸。 1971年上半年,米格多次發動攻擊,但均未成功。但是,夜間攔截“平流層要塞”,由於電子對抗強悍,難度極大。美國人不僅干擾了 P-35 地面監視雷達,還乾擾了戰鬥機制導無線電頻道。使用 MiG-21PF 機載雷達的嘗試也沒有成功。當 RP-21 雷達開啟時,其指示燈由於高度干擾而完全亮起。此外,安裝在轟炸機上的警告站記錄了米格雷達的輻射,從而揭開了攔截器的面紗。此後,B-52空降砲手和美國護航戰鬥機立即活躍起來。 1971 年 10 月 20 日,MiG-21PF 首次成功攻擊了 B-52。這架戰鬥機根據地面指令瞄準轟炸機,在短暫激活 RP-21 後,明確了目標的位置,從最遠距離發射了 R-3S 導彈。導彈的紅外導引頭捕獲了 B-52 發動機的輻射熱量,但設計用於擊敗戰術飛機的相對較輕的近戰導彈發射器的一次命中對於重型“戰略家”來說是不夠的,受損的美國轟炸機能夠到達其機場.

在 Linebacker II 行動期間,攔截戰鬥機成功擊落了兩架美國戰略轟炸機。這一次,使用了更先進的 MiG-21MF。 12 月 27 日晚上,幸運兒向第 921 戰鬥機航空團的飛行員範端微笑。由於製導服務的協調行動,越南飛行員錯過了護航戰鬥機,準確地飛向了三架 B-52,並打開了航空燈。他從 2000 米發射了兩枚導彈,摧毀了轟炸機並設法安全返回他的機場。一架 B-52 被擊落後,緊隨其後的其他轟炸機連忙拋下炸彈,在對面的航線上躺下。由於這一壯舉,後來成為第一位越南宇航員的範順被授予越南英雄金星獎。

第二天晚上,越南攔截機成功擊落了第二架 B-52。不幸的是,越南飛行員 Wu Haun Thieu 沒有從戰鬥任務中返回。究竟發生了什麼,不得而知。但是在被擊落的 B-52 殘骸旁邊的地面上,發現了一架米格飛機的碎片。最有可能的是,米格-21MF 戰鬥機的飛行員在襲擊中與轟炸機相撞或從太近的距離發射導彈並被炸彈爆炸炸死。

圖片
圖片

B-52 的空襲一直持續到 1973 年 1 月 28 日,並在巴黎和平協議簽署前幾個小時停止。在“線衛二號”行動中,B-52轟炸機向34個目標投下了約8.5萬枚總質量超過1.5萬噸的炸彈,在轟炸北越期間,美國戰略轟炸機摧毀並嚴重損壞了1600個各種工程目標、建築物和結構。總容量1136萬升的油品儲存設施被毀,10個機場和80%的電廠停運。根據越南官方數據,平民傷亡人數為 1,318 人死亡,1,260 人受傷。

據蘇聯消息,在擊退“新年空中攻勢”期間,共擊毀敵機81架,其中B-52戰略轟炸機34架。越通航空導彈部隊擊落了32架該型飛機,戰鬥機自費記錄了2架B-52。美國人引用了不同的統計數據:根據他們的數據,他們無法挽回地損失了31架飛機,其中17架被認為是在敵對行動中被擊落,1架轟炸機因戰鬥損壞無法恢復而退役,11架在飛行事故中墜毀,1架退役由於失敗戰鬥損壞和1在機場燒毀。然而,在“墜機事故”中,可能有被導彈或高射砲損壞的汽車。有一個已知的案例是,在泰國一個機場降落時,B-52 導彈導彈防禦系統因彈頭近距離破裂而嚴重受損,滾出跑道並被周圍安裝的地雷炸毀。機場為了抵禦游擊隊,只有位於尾部的側砲手從機組人員中倖存下來……隨後,這架飛機被計為“墜毀在一次飛行事故中”。總的來說,美國認為東南亞的SA-75M防空系統擊落了205架美國飛機。

在結束對DRV領土的空襲之後,東南亞的空戰並沒有停止。儘管作為衝突“越南化”的一部分,美國人撤出了地面部隊,但美國空軍和海軍繼續轟炸和攻擊北越軍隊和運輸通訊的前進戰鬥編隊。在 1960 年代後期,南越游擊隊實際上加入了越南人民軍的正規部隊。沿著胡志明小道,除了卡車、坦克和大砲向南行進外,還出現了高射砲連,甚至還有防空導彈營的陣地。

然而,從越南人民解放運動的一開始,就連燧發槍也曾先後向法國和美國的戰機開火。這一集甚至出現在 1990 年由梅爾吉布森和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美國航空故事片中。

圖片
圖片

所有南越游擊隊和北越軍隊的軍人都必須練習向空中目標射擊的技能。為此,甚至創建了特殊的手工藝品“模擬器”。

圖片
圖片

通常,在叢林中作戰的游擊隊不會錯過向射程內的飛機和直升機開火的機會。為此,使用了蘇聯、美國甚至德國生產的最多樣化的小型武器。

圖片
圖片

奇怪的是,在推翻南越政權之前,越通社使用的是 50 年代蘇聯提供的 MG-34 高射機槍。當年的大量照片證實了這一點。

圖片
圖片

但與此同時,無法找到在敵對行動中使用越南高射砲手使用繳獲的日本 13、2-mm 13、2-mm Type 93 和 20-mm 高射機槍照片的參考資料98式火砲機槍。同樣適用於13, 2-mm Hotchkiss M1929和M1930機槍,儘管它們應該作為法國特遣隊的戰利品送給越南人。

圖片
圖片

但是有很多防空人員的照片,他們使用軍用和戰後生產的 12 毫米、7 毫米 DShK 和 DShKM 機槍以及他們的中國 54 式仿製品,它們在槍口閃光抑制器和瞄準裝置上有明顯的不同。

圖片
圖片

越共和越通航空的戰鬥機經常用蘇聯和中國製造的步槍口徑機槍向空中目標開火。在蘇聯機槍中,最常見的是 SG-43 和 SGM。在 70 年代初期,中國 67 式出現在越南人的服役中,在結構上與 Goryunov 機槍有很多共同之處。

圖片
圖片

然而,在北越也有非常罕見的防空機槍安裝座。所以,對於靜止物體的防空,安裝arr。 1928年在Maxim系統arr下的機槍。 1910 克。

圖片
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到1944年,紅軍中幾乎所有這種類型的防空裝置都被DShK重機槍所取代。直到二戰結束,ZPU arr。 1928年活得很少。

圖片
圖片

來自小型武器和防空機槍支架的防空火力對直升機來說尤其是災難性的,直升機被美國和南越軍隊廣泛使用。自 1972 年以來,Strela-2 MANPADS 出現在北越軍隊和在南越活動的游擊隊的處置下。

圖片
圖片

據國內消息人士透露,1972年至1975年期間,越南共發射了589架便攜式防空導彈,擊落了204架美國和南越飛機和直升機。然而,這些信息很可能被嚴重高估了。根據美國的數據,Strela-2導彈實際摧毀的飛機不超過50架,總體上與蘇聯第一代便攜式導彈在其他衝突中使用的統計數據一致。同時,在克里斯·霍布森 (Chris Hobson) 所著的《越南空難》一書中,考慮到柬埔寨和老撾的行動,“Strela-2”便攜式綜合體可能擊中了大約一百架飛機和直升機。與此同時,許多觀察人士指出,便攜式導彈綜合體的彈頭相對較弱。它的威力足以摧毀 UH-1 易洛魁人和 AN-1 眼鏡蛇直升機,以及輕型攻擊機 A-1 天襲者和 A-37 蜻蜓。但是經常被擊中的大型車輛安全返回了他們的機場。除了直升機和攻擊機外,參與為被圍困的南越駐軍提供補給的武裝直升機和軍用運輸機,在東南亞也經常遭到“箭”的攻擊。

圖片
圖片

Strela-2 空襲的倖存者中甚至有兩架南越 F-5E 虎 II 戰鬥機。與此同時,Strela-2 MANPADS儘管彈頭威力並不總是足夠,再加上高射砲,在越戰最後階段發揮了非常顯著的作用,阻止了南越空軍對VNA 部隊的進攻。所以在 1975 年 4 月 29 日,在西貢戰爭的倒數第二天,A-1 Skyraider 攻擊機和 AS-119K Stinger 武裝直升機被 MANPADS 擊落。

圖片
圖片

關於美海軍陸戰隊在越戰期間遭受的海陸空三軍損失,爭議持續至今。正如戰爭史所表明的那樣,計算損失總是受到信息不完整、官員在編制文件或研究人員在收集和分析材料過程中出現錯誤以及有時會故意歪曲客觀數據的阻礙。這個話題的詳細考慮需要單獨發表,但根據對各種來源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美國人在東南亞損失了大約 10,000 架飛機:大約 4,000 架飛機、5,500 多架直升機和 578 架偵察無人機。在北越和中國領土上空被擊落。除此之外,還應該加上美國盟友的損失:澳大利亞空軍的 13 架飛機和直升機以及 1,300 多架南越飛機。當然,並非美國及其盟國損失的所有飛機和直升機都在行動中被擊落。其中一些在飛行事故中墜毀或在機場被游擊隊員摧毀。此外,北越於 1975 年在南越空軍基地捕獲了 877 架飛機和直升機。 DRV 軍隊的戰利品也變成了美國製造的 ZSU M42 Duster,配備了 40 毫米雙發和拖曳四發 12.7 毫米 ZPU M55,在戰爭的最後階段被積極用於向地面目標射擊。 1965年,美國人擔心北越Il-28轟炸機的襲擊,在其空軍基地周圍部署了MIM-23 HAWK防空導彈系統,但南越軍隊沒有轉移,所有鷹派都返回美國美軍撤出後的國家。

反過來,DRV 空軍損失了 154 架戰鬥機,包括在空戰中:63 架 MiG-17、8 架 J-6 和 60 架 MiG-21。此外,越南人民軍的無線電技術單位和防空導彈部隊損失了70%以上的可用雷達和防空系統。儘管如此,可以說DRV的防空部隊依靠蘇聯和中國提供的援助,成功地對美國軍用航空造成了影響,這是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主要打擊力量,美國人無法接受的損失。結果,美國領導層迫使美國領導層尋找擺脫衝突的方法,並導致南北越統一為一個國家。

受主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