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 年,革命性的戰車 BMP-1 在蘇聯誕生。這種履帶式步兵戰車的特點是配備了相當強大的武器,包括一門 73 毫米滑膛砲 2A28“雷霆”、一門 7.62 毫米 PKT 機槍和一挺 ATGM“寶貝”。這種武器組合超過了其他國家類似戰車的能力,其中,蘇聯 BMP 也在浮動。蘇聯新型戰車的出現迫使鐵幕另一邊的國家尋找足夠的答案。
三年後,它自己的履帶式步兵戰車 Marder 的第一輛原型車在德國組裝完成。這種戰車的開發於 1966 年至 1969 年由萊茵金屬公司的專家在德國聯邦國防軍的命令下在西德進行。這種 BMP 模型在德國批量生產直到 1975 年,在此期間,大約有三千輛這種類型的戰車在萊茵金屬工廠組裝。在採用 Marder BMP 時,在安全參數方面,它超越了該級別的所有已知戰車,並且在崎嶇地形上具有很高的移動速度。這些特性使得 BMP 與德國主戰坦克 Leopard 1 和 Leopard 2 一起作為單獨打擊群的一部分有效使用成為可能。然而,“貂”有其缺點--武器相對較弱,只有與 7.62 毫米 MG3 機槍同軸的 20 毫米自動加農炮 RH 202 代表。

貝格萊特裝甲車 57
僅在 1977 年,BMP Marder 1(這輛戰車名稱中的數字“1”出現於 1985 年)的武器配備了 ATGM“米蘭”。到目前為止,FRG 正在研究一種戰車的各種項目,這些戰車將擁有更強大的武器,並且可以在任何實際戰鬥距離內有效地摧毀蘇聯 BMP-1。新型戰車本應填補二戰結束後幾乎完全消失的輕型坦克的空缺。
例如,在 1960 年代中期的 FRG 中,輕型坦克 Ru 251 的研製工作就停止了。儘管該坦克具有出色的動力和緊湊的尺寸,但人們認為該坦克的火砲不足以有效抵禦現有的蘇聯裝甲型號。車輛。預裝 BMP 的概念對德國設計師來說似乎更可行。這就是在德國已經存在的 Marder 履帶式步兵戰車的基礎上製造護航坦克的想法。
這種新型戰車被命名為 Begleitpanzer 57,其中數字“57”表示所用火砲的口徑,Begleitpanzer 從德語直譯為“護航坦克”。此外,這種戰車的縮寫為 AIFSV - Armored Infantry Fire Support Vehicle(裝甲步兵火力支援車)。這種新型戰車是由蒂森-亨舍爾和博福斯的工程師私下製造的,沒有國家客戶和聯邦國防軍的參與。這些公司的代表認為,他們打造的戰車符合時代潮流。在他們看來,步兵支援坦克可以在裝甲車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他們創建的支持罐是在 Marder BMP 的基礎上建造的,該機器是在一個副本中創建的。被歸類為 AIFSV 的原型 Begleitpanzer 57 於 1977 年 11 月首次引入軍隊。

BMP Marder 1A3
BMP-1問世三年後,德國Marder步兵戰車不僅是同類戰車中防護力最強的戰車,也是系列BMP中最重的戰車,其重量達到了28、2噸,是堪比平均重量的坦克,如果我們按照二戰末期的分類來指導的話。後來,作為 Marder 1A3 級別現代化的一部分,它的重量增加到 33.5 噸,這是所選發動機和現有底盤的極限值,機動性沒有明顯下降。 BMP 的高安全性符合聯邦國防軍對此類戰車要求的看法,同時顯著降低了飛機的空中運輸能力,並且在沒有特殊訓練的情況下無法克服水障礙。
這種步兵戰車的佈局旨在為乘員和部隊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護,並在實戰條件下為部隊提供最方便和安全的登陸/下機過程。前面,在船體的右側,是發動機艙,在它的左邊是駕駛座,在機械師後面是一個戰鬥艙,裡面有一個旋轉的雙座砲塔(BMP指揮官和砲手的位置)),在他們身後是部隊隔間,裡面有 7 名所有武器的射手:六人坐在戰車的側面,三人排成一排,第七位 - 一名士官(登陸組指揮官)坐在軸線上背向行駛方向,控制著船尾機槍。為了突擊部隊的著陸和著陸,使用了位於船尾的液壓操作斜坡門。

正是這種車體和底盤在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移植到了新型 Begleitpanzer 57 戰車上,從而為乘員和登陸部隊提供了可靠的防彈保護。在船體的前部,裝甲厚度達到了20毫米(設置為75度角)。正面裝甲能夠承受距離 0 米(近距離射擊)的 20 毫米 BOPS 和 200 米距離的 25 毫米 BOPS。船體和船尾的裝甲較弱,但能夠抵禦蘇聯 14.5 毫米 B-32 穿甲子彈。
發電廠也繼承自“Marder”。步兵支援坦克由戴姆勒-奔馳 MTU MB 833 Ea-500 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最大功率為 600 馬力。位於前部的變速箱和發動機為戰車的乘員提供了額外的保護。因此,前輪在驅動,後輪在引導。 Begleitpanzer 57 的扭杆懸架總共使用了 6 個負重輪。 BMP的估計速度達到75公里/小時,這略高於步兵支援裝甲車的動態特性(約70公里/小時),因為其質量增加了近5噸。
正如開發人員所設想的那樣,在“Marder”的基礎上創建的新型戰車旨在對其步兵進行偵察和火力支援,以對抗任何蘇聯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為了不分散昂貴且威力更大的 Leopard 用於這些目的的注意力,德國設計師在 BMP 底盤上令人印象深刻的 57x438R 彈丸下方安裝了一個新的帶有 57-mm Bofors 自動加農炮的低調不對稱砲塔。這個砲塔用一門20毫米自動加農炮取代了原來的砲塔。

Begleitpanzer 57 與其前身的主要區別在於戰鬥模塊。步兵支援坦克的作戰模塊是一個小型指揮官的砲塔和安裝在其右側的主要武器。主要武器是威力強大的 57 毫米博福斯 L / 70 Mk.1 自動加農炮,射速為每分鐘 200 發。該炮穿甲彈的初速為1020 m/s。這足以對抗敵人所有現有型號的輕型裝甲車。這種砲彈在擊中船體側面或船尾時對坦克構成了嚴重威脅,更不用說對履帶、底盤、觀察裝置的損壞以及對位於裝甲船體外的系統的損壞。該槍搭配了7.62毫米MG-3機槍,是著名的MG-42的升級版單機槍。
Bofors L / 70 Mk.1 加農炮是瑞典通用海軍火砲裝置的一部分,長度為 70 口徑(4577 毫米)的槍管的存在為該槍提供了出色的彈道特性。該槍有一個風冷槍管、一個電動釋放的楔形後膛塊、一個液壓反沖制動器和一個彈簧式滾花。槍管的生存能力估計超過 4000 發。 57 毫米穿甲彈的穿透力足以在任何距離的任何投射中擊中 BMP-1。
57-mm 炮的最大垂直引導角度為向下 8 度和向上 45 度。由於自動加農砲位於塔的可居住空間之外,當槍管被抬起時,後膛深入塔內,當放下時,它升到塔上。該槍的彈藥量為 96 發,包括穿甲彈和高爆破片彈。戰車的乘員由三人組成--車長、砲手和駕駛員。前兩個位於砲塔戰鬥模塊中:左側是指揮官的艙口,右側是砲手的艙口,機械驅動在船體的左前部。指揮官可以使用一個穩定的圓形潛望鏡來觀察地形;除瞭望遠鏡觀察裝置外,砲手還有一個熱成像儀和一個激光測距儀可供他使用。

貝格萊特裝甲車 57
該車的火砲和機槍武器配備了位於砲塔右側的 BGM-71B TOW ATGM 發射器。從該裝置發射的火箭自信地穿透了高達 430 毫米的均質裝甲。彈藥 Begleitpanzer 57 由 6 枚反坦克導彈組成。 TOW ATGM 的存在使得可以自信地與敵方坦克作戰。同時,機組人員可以在不離開裝甲保護空間的情況下更換導彈。火箭發射後,發射器的容器處於水平位置,靠近塔頂的一個小圓形艙口,通過該艙口裝載儲存在船體內部的導彈的過程。出去。
Begleitpanzer 57 支援坦克的測試在德國一直持續到 1978 年。軍方對所提供樣本的可靠性沒有任何抱怨,但他們仍未完全了解機器在戰場上的作用。這輛車正在失去它的部隊隔間,而它的武器對於偵察車來說是多餘的。為了對抗敵人的主戰坦克,57-mm 炮是不夠的,TOW ATGM 的發射器也可以安裝在傳統的 Marder BMP 上,這是後來完成的。由於潛在買家缺乏興趣,Begleitpanzer 57 仍然是一輛單一的戰車。